快穿之二十世纪日常_第573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73页 (第1/2页)

    附近的小孩子也汇聚在一起, 三岁有三岁的世界, 冰兰被老妈赶着跟几个小女孩去玩用老爸旧衣服做的沙包。没什么花样, 就是你扔来扔去。倒是喜欢说话的周玉茹八卦一下她家鸡毛蒜皮的事。

    例如今天吃什么饭, 家里鸡下了几个蛋,哥哥干了什么坏事挨打了,她尿床挨打了......

    眷村的孩子越来越多,家家入不敷出,各家妈妈就要找赚外快的机会,军人是不许做生意的,只能靠妻子贴补家用。很多妈妈们从外面领来活计赚点零花,例如做圣诞彩灯,织毛衣绣花,还有帮着做衣服的。

    她老妈好像是啥也没做。也是带着几个小豆丁能干啥?她老妈本来就是小姐,倒是读过书,能学着做饭管家就不错了!因为来时带了些财务,据说两人前几年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不过现在冰兰从他们日常饮食看出家里怕是没啥家底了。

    “不然我也领一些活吧,眼看兴国要上学了,学费不花总要买书买笔吧”冰兰听老妈跟老爸商量。

    “秀妍冰兰都太小,要是伤到孩子怎么办?再想点别的办法”老爸说道。

    “我别的不会,打毛衣绣花还可以,这个不行不然就蒸豆包卖”

    眷村的山东大馒头、包子、油条豆腐脑是很有名气的,那些不会做馒头包子的都跟山东人学。当然山东人也会向四川人学着做腊肉腊肠。跟广东人学煲汤,跟江浙人学做小笼包和酸笋。

    东北人的大炖菜,宁沪的油炸臭豆腐.....总之大家就是东南西北各省大杂烩,慢慢家家的菜色也是大杂烩。你吃着东北的大饺子,可能要配上一碗四川人的辣酱辣油或泡菜。

    吃一碗打卤面,配上的卤汁可能是混合了南方的腊肉酸笋丁。总之大家吃的饭菜越来越杂,根本不属于任何地方口味。也就形成了眷村特有的菜系——眷村菜品。

    老妈下午将三个月大的秀妍交给了三岁的冰兰看管。因为她发现这个女儿看妹妹不哭不闹的,哭了就是拉尿了。再说蒸豆包省事,费事的就是做豆沙,这让董凤荣(冰兰妈妈)很吃力。

    做了几次累得不行,后来她做一半豆包一半菜包。蒸出来骑自行车拿到村外县城去卖,回来钱换成面粉明天继续。本以为可以坚持的事,董凤荣只做了一个月就放弃了。赚不了几个钱,累得要死。

    天气一冷更受罪,再说他们这里有喜欢下雨。刘兆新一样舍不得媳妇受罪,就这样吧,别人不都这样活着。总之死不人,只是一家子生活水平低一些。

    这天外面下雨,冰兰和刘兴国没去幼稚园,董凤荣闲来无事摇着秀妍给两个大一些的孩子讲老家什么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