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二十世纪日常_第380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80页 (第2/2页)

人,随后陈家三个男人去村长家。冰兰在外面平台上与弟弟妹妹们读书,写写字。他们陈家村的孩子们已经学完了《三字经》和《百家姓》正在学《千字文》

    算数加减法都会了,在冰兰督促下,乘法口诀已经学会背。陈益民在上中学,村上又有几个孩子被送去学校。冰兰一直想让宝民去学校,但是家里这种情况,根本走不开人。如果这次雇来人,宝民便可以上学了。

    然后是兆民,总之家里任重道远。接下来几天,陈继民带着弟弟妹妹继续努力赚钱,顺便看看要带什么货回去。眼下洋货在国内还是很有市场的,尤其胶鞋,火柴、香皂、药品、煤油、棉布等等。

    当然还有马来这边的锡器一样受欢迎。“咱们现在一共收了五千六百块的叻币,我想买好带的胶鞋、香皂、药品”陈继民将自己的计划拿给冰兰看。

    “不是说朝廷在反对进口外国的洋药吗?万一带过去卖不了怎么办?”

    “要说稳妥,就带胶鞋和小羽绫(英国产的一种高档布),听说煤油很畅销,就是不好带”

    兄妹俩再次与永福货栈核实后,将全部钱购买了胶鞋、棉布、煤油和香皂。连人带货,福民只要了他们两百块。这个价钱很低了,一般运费会根据货物的价值要。兄妹道谢。

    福民摆手:“我也不全是给你们优惠,现在路上不太平。要是遇到什么还请你们帮一把。船工会武艺的不多,我只培养了三十人,一分派,根本不够”

    “我们必定义不容辞,大哥的功力应该到了二层吧,我这次顺便将三层功法传给你”冰兰投桃报李。四年时间,跟她学的大多都到了二层以上。一般人到了三层就能对付十几个人,这也是陈家子弟坚持的原因。

    他们深得好处,就是干活也会比别人不易疲劳。货和人上船,冰兰亲自保管各家的书信和登记表。关系重大,不得不慎重。

    货船从马六甲出发,途径新加坡,稍作停留,他们要办理出港护照。英国在新加坡有驻军防守。并在此建了领事馆。出港后直奔香港。

    一路算是风平浪静,永福运输船载重两百吨,算是小型货船。洋人大多都用上了上千吨,甚至上万吨的轮船。只是陈家没那么厚的家底。

    时隔四年,兄妹俩再次来到海上。两人自有一番感慨,船上的生活单调,一路听的最多的是陈福民这几年的跑船见闻。冰兰只有在船收网的时候兴致最大。船上人员生活每天离不开大海,一网下去,上来的海鲜多种多样。

    主要是鱼,船员做法很简单,鱼收拾好就往一口大锅里一放。那口锅从没断过汤水,不需要加什么作料,只需要盐和水,味道就是那么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