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大军阀_第18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81节 (第1/6页)

    这款火炮同样是根据美方提供的105毫米加农炮仿制而成,也同样是法国货。甚至仿制这款法国火炮而不是曰`本105加农炮的原因也是之前的105榴弹炮原因相同,那就是重量。

    国民军中现在装备的105加农炮主要是曰`本的105毫米加农炮,而这款火炮的重量高达两千六百公斤,而美国人提供的这款法国加农炮才两千两百公斤不到,这数百公斤的重量差距在中国陆军将领眼中是差别巨大的,所以才有了这个决定。

    除了这几款处于研发末期,预期明年可以装备部队的火炮外,芜湖重武器兵工厂方面还说他们已经对大口径的一百二十毫米以及一百五十毫米的火炮也展开了前期研发,不过这些大口径火炮由于国民军中没有大量装备,而从北洋缴获的那些一百五十毫米德制重炮都是多年以前的老旧货色了,仿制出来就是徒增笑话,所以只能参考了后然后自己设计,只不过这从头设计的话就不是简单的仿制那么简单了,加上芜湖重武器兵工厂那边的技术人员也不多,主要的工程师都参与到了前面的几款中口径火炮的研发和生产工作,能够抽调出来设计研发大口径火炮重炮技术人员极少,所以这方面的进展不大。

    想到这里,陈敬云道:“你们芜湖兵工厂这边也不要一味的自己埋头苦干,也可以适当的向国内其他军工企业寻求支援嘛,对于大口径火炮的研发,上海兵工厂那边的经验充足,你们也可以适当的和他们进行一些技术合作!”

    对于陈敬云的话,芜湖重武器兵工厂的人自然满口称是,但是心里头却是不太舒服的。别说上海兵工厂和芜湖重武器兵工厂都同属于华夏银行全资控股,不过这两个兵工厂却是不太对头,因为芜湖重武器兵工厂就是搞火炮的,虽然搞的是陆军火炮,然而上海兵工厂那边除了鱼雷、海军舰炮弹药外,也是专门研发海军用的舰炮,这样一来两方就有了些冲突,尤其是对一些人才也有所竞争,双方是相互挖角。

    不过芜湖兵工厂那边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上海兵工厂的人搞火炮的确是很有一套,当初福州兵工厂连75毫米野炮的方案都没有解决的时候,人家的四寸舰炮方案都已经提出来了好几个,而等东南钢铁那边一解决了炮钢之后,上海兵工厂立马就是制造了多门四寸舰炮安装到多艘炮舰上,随后又是根据美国提供的图纸仿制成功生产了五十倍口径的四寸舰炮,这还不算,还顺利仿制了五十一倍口径的五寸舰炮,而且听说人家已经是准备公关更大口径的六寸舰炮的研发了。

    上海兵工厂的舰炮研发工作之所以进展这么快,主要就是因为他们有着美国方面提供的全部舰炮的图纸和制造这些舰炮所需要的大型设备,要知道两轮援助条约当中,涉及到海军军工方面的金额可是高达数千万以上,而海军方面为了打造一个专属海军兵工厂,又是把大部分资源投入到了上海兵工厂里头。除了直接的资金和设备投入外,美国那边还派来了大量的技术人员,所以这上海兵工厂能够这么快仿制出来数款舰炮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饶是如此,上海兵工厂的进展也是让芜湖重武器兵工厂那边汗颜不已!

    只是现在要找上门去提主动合作的话,怕是要给那些同行们看不起了!

    此行的观看武器当然不是只有这些火炮,另外陈敬云还看了数款迫击炮,这些迫击炮同样是芜湖重武器兵工厂的产品,对旧有的型号做出了一些细微调整,总体上变化并不大。除了参观了芜湖重武器兵工厂的产品外,陈敬云还看了南京轻武器兵工厂的一些产品,比如从mg08重机枪上修改设计出来的一款风冷重机枪,不过陈敬云看了后觉得实在不怎么样。另外还有从麦德森轻机枪上改进而如来的一块轻机枪,虽然简化了一些零件,但是总体上并没有比麦德森轻机枪出色多少。

    相对于重武器的诸多研发工作,轻武器的研发就要少很多,新式武器并没有多少,非要说亮点的话就是针对12式步枪存在的一些问题,做出了一些修正后的12式步枪改进型,只是改动的地方实在有限,姓能并没有得到本质上的提升,外观上也没有明显区别,所以也就没有颁发新型号。

    总体而言,南京轻武器兵工厂的工作主要还是生产,如何扩大产量才是他们的当务之急,并没有对新型号武器的研发需求。

    不过陈敬云觉得还是得给他们施加一些压力:“部队那边也反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